北京龙京键滨中心NGO研究专家研讨会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NGO组织作为全球沟通交流和跨国工作的重要渠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乃至于全球NGO领域的价值作用,促进相关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北京龙京键滨中心与2024年6月7日下午14:00,成功举办本次专家研讨会。旨在汇聚各领域专家的智慧,共同探讨和研究我国在面对NGO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智库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领袖。在本次交流过程中,与会者带来了深入的见解和宝贵的经验,共同推动了智库领域的发展。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王键老师主持会议并做总结讲话,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智库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领袖先后发言,智库研究中心成员及相关负责同志,共计15人参会。
原经济日报驻联合国(纽约总部)分社社长张介岭老师,从NGO的两面性来全方位介绍NGO组织的特性,讲述NGO不是洪水猛兽,要客观的看待NGO的存在。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味围堵不利于塑造我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世界高度互联互通,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我们需要在与国际NGO互动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塑造、建构国家形象内核。同时,由于中国与西方存在意识形态冲突,要因势利导,防止一些NGO在推行西方价值理念时冲击我社会稳定,干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为此,我们在管理NGO时,一方面,要将NGO对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要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或危害控制到最小。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丁奎松老师,从NGO的发展历史、组建目的、路径和工作方式等角度,全面介绍了NGO在政府工作中的作用,强调了中国NGO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关键角色。
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主任宋平老师,以中国NGO组织在非洲的工作成果作为样例,向大家详细讲解了中国NGO走出去的模式与方法。中非民间商会是在联合国前任秘书长科菲·安南的倡导下成立的,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贸易,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商会通过投资合作、公益慈善和文化交流等多元化模式,深入了解非洲当地需求,搭建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服务能力,成为中非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其成功实践为中国NGO"走出去"提供了明确目标定位、选择适合合作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和提升自身能力的宝贵启示。
原大公报副主编尹树广老师在其发言中强调,非政府组织(NGO)是中国实施软实力、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通道。他指出,尽管中国企业和机构在海外活动频繁,但它们更多是软实力的受益者而非创造者。当前中国的对外宣传存在挑战,需要避免西方对"中国政府"符号的抵触情绪。他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亚国家为例,说明NGO在促进投资、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性,并警示其他国家可能通过NGO进行的破坏活动,呼吁中国应通过NGO进行有效的国际交流和反制措施。
中国驻联合国瑞士使团前政务参赞、保合风险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姜秉新老师在其发言中提出,非政府组织(NGO)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关键工具,民间智库作为NGO的一种形式,能够为国家政策提供宝贵建议。他还提到,在当前俄乌冲突的国际背景下,中国需要通过NGO来缓解欧洲的疑虑,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利用NGO来应对外部挑战,强调政府与NGO需协同合作以发挥最大效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公安大学境外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丽华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国家安全学院的成立背景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现状。她指出,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近年来也密切关注境外NGO的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境外NGO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其他国家利用NGO发挥国际作用的方式,并正积极探索研究我国该如何有效发挥好境外NGO的积极作用。除此,李教授作为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海外利益安全的影响及挑战研究》的首席专家,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最后,王键老师作为主持人做总结,表示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NGO的角色和功能,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强调了NGO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策略,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建议加强智库和学术界在政策制定和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以促进中国在现代化和国际合作中,引导NGO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