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京键滨中心第二次专家研讨会
近年来,台湾非政府组织(NGO)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其影响力已不仅仅局限于岛内社会,还在两岸关系的互动交融进程中以及更为广阔的国际事务舞台上,扮演着日益凸显且举足轻重的角色。台湾NGO的一举一动也在影响着国际局势。为了进一步研究民进党主政下台湾NGO的发展现状与动向,探讨美西方NGO介入情况及其深远影响,北京龙京键滨中心近日举办了专家研讨会,旨在促进相关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为进一步了解台湾NGO的动态与其国际影响提供平台。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7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积累的深厚理论经验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台湾涉外NGO问题展开讨论,碰撞出许多启发性的见解。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王键主持并做总结讲话,7位与会嘉宾依次发言交流见解,智库研究中心成员及相关负责同志共计13人参与了此次交流。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巫永平首先就台湾涉外NGO在台当局拓展国际空间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了台湾涉外NGO的总体情况、数量及发展趋势,并探讨了这些NGO在台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与民进党当局的紧密联系。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分享了关于NGO在民进党当局涉外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台湾岛内NGO的总体情况及其活动特点,特别是一些与民进党当局紧密配合的NGO,结合例子讲解民进党当局如何扶持和利用亲“台独”NGO。
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主任宋平结合对近年来台湾NGO具体活动的观察,深入分析了大国博弈下台湾问题日益复杂化的多重因素。她认为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美西方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布局不断强化,对于区域稳定和两岸关系带来新的挑战,中国学术界应加大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研究,从而为有效应对挑战提供理论支持与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张介岭总结了前述发言,进一步分析了台湾当局如何依托NGO拓展外交空间,并强调了要采取系统性思维,多管齐下,挫败其借助NGO搞“台独”的图谋。
《人民政协报》统战新闻部主任、主任记者高杨就台当局“外交突破”与台湾NGO对国际反华势力渗透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台湾NGO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国家反华势力渗透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欢欣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了美西方NGO在台湾事务中的介入行为,探讨了这些NGO以民间组织名义、打着公益旗号与台湾进行实质性“官方交往”的行为性质及其后果,指出很多这类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中的不干涉原则和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李丽华,从全球公共安全的角度,结合当前全球安全类指数的现状,探讨了中国国家安全话语叙事能力建设的相关问题,并分享了2024年全球公共安全指数的部分研究成果,以此强调,维护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也是中国国家安全话语叙事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要充分调动大陆本土NGO参与国际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寻求国内外的支持与合作,削弱台湾涉外NGO的影响力。针对与会嘉宾的发言内容,王键总结指出,应充分利用群众路线,打击亲“台独”NGO势力,与此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既需规范大陆本土NGO参与的国际活动,也需加大对大陆本土NGO“走出去”的支持与援助,从而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此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台湾NGO在两岸关系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影响,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台湾涉外NGO的发展现状、美西方NG0介入情况以及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潜在影响。会议就如何应对台湾NGO的外部渗透、加强本土NGO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自北京龙京键滨中心成立以来,中心成功举办两次专家主题研讨会,搭建专家学者沟通交流、联系合作的平台,促进学术思想交流,切实履行智库职能,致力于为国家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和科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