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特朗普引发的动荡中看到机遇
作者:兰德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Jude Blanchette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提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要论断,自此成为中国地缘政治世界观的核心表述。这一表述不禁让人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的剧烈变革,例如欧洲帝国的瓦解以及国际政治秩序的重塑。中国认为,类似的深刻变革正再度上演。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突破,美国和欧洲国内政治的不稳定性,以及中国快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明显转移,这些因素都推动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在2018年时或许显得有些超前。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判断却愈发显现出其准确性。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挑起贸易战;俄乌冲突依旧没有停火的迹象,和平的前景既脆弱又充满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特朗普公然轻视欧盟,也让跨大西洋联盟承受着巨大压力。此外,人工智能及其他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以史无前例且不可逆转的方式颠覆经济、社会和地缘政治权力的结构。
目前的挑战在于,中国能否利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机遇,推动与美国、欧洲的利益合作,还是在动荡中错失优势。理论上,如果习近平与特朗普之间能够达成“重要共识”,或许可以借此稳定中美关系,从而缓解两国之间贸易和军事领域的紧张局势。然而,双方之间根深蒂固对彼此的不信任意味着,即使能够达成共识,也可能迅速演变为激烈的大国竞争。
在欧洲,中国看到了修复关系的新契机。特朗普对欧洲的敌对态度削弱了跨大西洋联盟的凝聚力,而乌克兰正在推进的和平谈判为地区稳定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欧洲领导人仍然对与中国合作持谨慎态度。如果乌克兰的和平谈判破裂,俄乌冲突再度爆发,中国将不得不在追求欧洲经济利益和维持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通过谨慎的外交方式,中国或许能在短期内取得一些战术性胜利,但无论中国如何运筹帷幄,面对猜忌多疑的美国和欧洲,赢得它们的信任仍困难重重,这使得中国在美欧两大关系中难以取得持久的战略性成果。相比之下,中国更有可能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借助美国战略收缩的契机赢得外交优势。